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

你知道今年的高考_今年的高考有点特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美术高考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2.怎么看待今年的高考3.今年高考试题有哪些变化和特点4.2023年天津高考语文难吗?听听考生们的看法,让人有点心疼!5.高考要来了!有些考生有点紧张,怎么办?高三学习,高考最后五十天,主抓基础,基础知识一定要抓牢,做到基础知识不丢分!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三十天的时间把所学的知识自己来一个总复习,会的地方简单看,觉得理解不上来的就请教老师美

1.美术高考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2.怎么看待今年的高考

3.今年高考试题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4.2023年天津高考语文难吗?听听考生们的看法,让人有点心疼!

5.高考要来了!有些考生有点紧张,怎么办?

你知道今年的高考_今年的高考有点特

高三学习,高考最后五十天,主抓基础,基础知识一定要抓牢,做到基础知识不丢分!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三十天的时间把所学的知识自己来一个总复习,会的地方简单看,觉得理解不上来的就请教老师

美术高考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应该说除了英语,其他的都一般性,下面是给你的评析:

201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试卷评析

语文——稳定中体现课改精神 变化中彰显命题追求

2010年秋季高考语文卷的命制在稳定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变化中彰显试题的选拔功能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1、阅读材料的选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今年的阅读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今年选文涉及到五种体裁,有利于不同认知风格的考生展现各自的才能。题材涉及到的范围也较宽,有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思考,有细腻的写景抒情,有记叙人物的传记等。结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书法绘画、传统节日、历史优秀人物等题材同时体现了“两纲教育”的宗旨。(2)选文平实,又有一定深度。选文平实可以避免学生在阅读时出现过大的障碍,同时又有一定深度,体现了选拔性测试中对试题区分度的要求,保证了测试的效度。

2、今年的阅读试题力求科学,全面、均衡地设置测量目标。首先,考试手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命题的基本依据,今年高考试题更加关注每一道试题与“课程标准”中目标是否一致。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依然是阅读能力测试的重点,直接测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的试题有6题,共计23分,占阅读部分的比例接近29%;间接测量文本整体把握能力的试题4题,共计12分,占阅读部分的比例接近15%。再次,关注语文教材,设计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有关的试题是近年语文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试题与高中语文教材仍紧密结合,如第17题词语解释及18题对词汇用法和意义的考查都密切结合文言文教学内容,另外,今年的试题在与教材结合的方式更为深层、自然。

3、作文命题今年依然是材料作文。今年的材料类型较去年有所变化,属于组合型材料,一中一外,一古一今,考生可以进行比较,减少作文审题上的失误。提示语还直接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也符合上海市二期课改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该材料可以从“眼前小利”与“长远的利益”、“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等辨证关系去审视。

分析今年的高考试卷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命题继续贯彻二期课改理念,稳中有变,更加有利于引导高中语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

数学——依托教材 紧扣标准 注重“双基”考查

2010年秋季高考数学卷坚持能力立意,依托教材、紧扣课程标准,力求难度适中,大多数试题以常规形式呈现,试卷力求贴近中学数学教学,贴近考生。

1、紧扣标准,注重“双基”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内容,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根本。试卷加强了对“双基”的考查,比如,客观题目中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复数的运算、程序框图、抛物线的的方程、极限的计算、分层抽样与概率、反函数的性质、向量分解、集合运算、充要条件、利用计算器判断指数方程解的范围、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19题考查三角函数基本公式的运用以及基本计算化简能力;20(文21)题的数列题,考查等比数列以及数列前 项和 的的基本知识,亦属常规题型;22题,在“远离(或接近)”的背景下,考察基本不等式的内容,以及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

2、体现文、理科差异,关注试卷的认知要求与测量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文、理科考生在考查内容以及认知能力要求上有很多区别,这些均在今年试卷中有较好的体现。尽管题目背景一样,但在设问要求上明显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不同的能力要求。比如,在所谓制作灯笼的应用题中,理科卷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文科卷则是要求考生画出三视图;在主观题的数列题的第二小题中,理科卷要求求前 项和 的最小值,而文科卷则直接问 何时递增;22题的第三小题,理科卷要求考生指出函数的基本性质,文科卷则明确要考生指出几个具体的性质;23题的第三小题,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上,文科卷相对比理科要求要低一些。

3、能力立意保持依旧。能力立意一直是上海高考数学卷的特色之一。今年数学卷依然设计试题考查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填空题中关于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的题目,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归纳发现能力;理科卷14题,在分类讨论、思维的严密性等方面具有一定要求。23题以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为出发点,探究对于平面上给定的点 以及椭圆上的点 ,何时存在椭圆上两点 使得 ?若存在如何构作两点 ?第二小题为第三小题做了铺垫,在提供问题解决路径的同时也适度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理科第三小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思维要求较高。

英语——科学命题 积极反拨教学

2010年秋季高考英语卷的考试内容均在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范围内,试题设计均按照考试手册所定义的测量目标,在测试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力求科学准确地测试出体现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听、阅读、写三项技能。在保持试题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的同时,力求给中学的英语教学以积极的反拨作用。

根据语言测试的特点,试卷的选材和试题的设计新颖真实。

1、选材注意信息的时代性,注重多角度和多侧面,题材包括:体育活动介绍、酒店经理一天的工作安排、树木生长期加快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写作中“修改”环节的意义和方法、人与动物、论文注释、太阳黑子活动可能对2012伦敦奥运会的影响、体育课改革的新思路、滥用药物的现象等。材料基本选自英语国家的书报杂志和真实的演讲内容,不仅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而且语言地道,使考试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一个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过程。

今年的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幅小学新生上课的,描述中的情景,并与自己同时期的上课情景进行对照,谈谈感想。每个学生都有相关的学习经历,但对照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感受可以各异。在保证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同时,不同层次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2、试卷中每道题目的设计均有明确的考查目标,并考虑到目标分布的合理性。

在听力理解部分中,不仅有要求听懂和获取事实信息的题目,也有要求听懂隐含意思,从而推断言下之意,填补“信息差”的题目,还有要求听懂语篇大意,归纳主旨的题目。长对话之一以真实生活中看病为背景,体现了交际法语言测试真实性的原则,要求考生边听边填写医生所作的记录,完成交际任务。此部分的重点还是考查考生是否听懂了对话的内容,要求考生填写的词均为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词汇。

语法是基础知识考查的重点,考点均为考试手册中规定的语法项目,覆盖面较广,并且基础、常见,不偏不怪,题干简洁明了,测试目标明确。试题的设计同时也体现了语法并不是静止的语言知识,而是一种语言技能和动态应用的过程,包括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方面,只有真正看懂了句子的意思,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词汇部分改用新的题型后以语篇形式考核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社会反响良好。

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测试目标所定义的阅读能力要求,并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的题材和语言难度设问,只要读懂文章,就能正确回答问题,不会因为对问题及选项的理解困难而产生答题困难。今年阅读理解部分中采用了新题型“简答题”,要求考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选择题有明显区别的是,简答题的答案不是现成的、供选择的,而必须由考生本人用文字书写,由于无法猜题,考生的具体回答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出考生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的程度,考生只有在真正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回答,更接近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对阅读教学起积极的反拨作用,倡导真正的理解,而不是猜测。

翻译题主要考查对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运用能力。除了考查对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对中、英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敏感度,考查是否能将汉语的意思用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而不是只会按字面顺序将中英文字字对译,因此体现了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今年试卷的难度总体与近年持平,保持中等偏易。各大题试题的难度分布基本为先易后难。

政治——把握科学理性,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

2010年秋季高考政治卷严格遵守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注意不同领域考试内容合理配比、试题行为目标与考试内容学习水平一致、测量目标合理分布等,并在此基础上,着力通过调整试卷题型、明确题型测量功能、呈现简洁明了的试题、关注情景材料的公平性、推进评分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改革等,增强教育考试测量学方面的科学理性,以更加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有利于高校选择新生,对教育教学产生良好的后效影响。

1、内容与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就考试内容言,试卷覆盖政治、经济、哲学三大领域以及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其中哲学领域权重由去年的20 %上升为26 %,整卷中哲学领域各大题型,如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等都已自成学科风格。

就考试题型言,填空题退出上海高考政治试卷,以单项选择题题型考查再认、再现国内外重大时事能力,旨在引导教学更多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平时关心时事。

就试题呈现形式言,政治常识分析说明题将部分文字信息转换成简洁明了的图表,旨在有利于考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提取和整理信息。论述题摒弃论题背景介绍材料,采用直接设问的经典论述题形式,旨在减少文字阅读量,力减试卷冗余信息对考生答题的影响。

2、热点与重点:转换角度,增强力度

不避热点,公平考查学科思维力度。今年《选举法》的修订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社会广泛关注。为维护考试公平性,试题选择以1953年以来我国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逐步缩小人大中城乡代表人口比例的几个节点,考查了“选举制度乃至整个民主制度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随国情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等知识点。

不避重点,公平考查学科知识综合能力。随着国力增长,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力日趋提升、举世瞩目,我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鉴于此,今年论题要求考生结合国内外因素阐述对“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

3、能力与导向:创制新题,答案示例

在评价中观察考生的学科理性。“志愿者精神”一题,要求考生运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评价某一高中生自述理由能否支持其观点,此题考查考生一致性评价能力,这是有别于一般的价值判断的评价能力,能够比较显著地区分考生学科理性强弱。

以答案示例引导对评分策略关注。第34、35、37、38等主观题以“答案示例”代替答案要点,并配以相应评分标准,大分值主观题通过观察多个行为特征评分,每个行为特征的不同等级都相应地描述了不同思维层次考生的表现,表明主观题主要考查较高端能力,对考生应答中反映出的学科思维给予评分。

历史——关注学科能力和历史知识

1、凸现新教材特色,有利于中学教学从总体上把握

参加2010年上海秋季历史科目高考的考生是全面使用新版历史教材后的第一届学生。新教材知识点多、总容量大的特点,对命题是个挑战,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以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今年的试卷从三个方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

(1)体现新教材“从分散到整体”的理论框架。既然历史在不断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中成为世界历史,那么,研究世界历史就必须以世界为全局,考察它怎样由相互闭塞发展为密切联系,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过程。例如非选择题第35题,要求考生叙述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影响,就是考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这一理论框架的把握程度,以避免历史知识的碎片化。

(2)对热点问题的全新处理。今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让上海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教材第七分册中有一个单元关于上海近代历史的内容,于是就有了非选择题第31题关于上海近代以来的城市变迁,要求考生把上海历史的变迁放在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框架下思考。对热点问题不回避,不追随,考查的角度基本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体现史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下的运用。教材编写中适当地加入了“二重证据法”等史学方法的介绍,非选择题第33题“曹墓之争”就是考查学生如何在新情景下运用所学的史学方法分析问题,并对现在学术界存在的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

2、试题形式多样,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1)丰富传统的命题形式,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以往的命题中已经考虑到了题型活泼的要求,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今年的命题从形式上也作了一些推进,增加材料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如选择题第23题重建历史场景,非选择题第31题展板的设置,第36题为漫画配上解说词,第37题一份“和约”等等,力求改变以往历史试题死板、严肃的面孔,以达到图文并茂和丰富多样。

(2)减少考生的阅读量,提高材料的有效性。例如选择题第27题从曲线图的变化来分析罗斯福新政前后不同措施所取得的效果,第13题从地图信息中判断不同朝代的边境贸易,第15题从材料中分析启蒙运动的实质是理性的引领,非选择题第33题关于曹操墓的不同争议,第36题关于德意志民族战后45年的三幅漫画等等,精选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材料,减少阅读量的同时并不降低思维的质量。

(3)试题中首次以“示例”来引导学生答题。今年命题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示例”,有的是知识概念的梳理,如选择题第12题中的“年号”;有的是历史概念的理解,如第14题“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第29题对历史事件的分层, 既可以引导学生答题,又能起到增加区分度的作用。

地理——地理原理与创意情景的结合

2010年秋季高考地理卷命题保持了贴近时代、关注社会、侧重考查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并力图凸现地理高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良好导向作用。

1、 将2010上海世博会相关内容作为地理高考情景材料

继去年地理高考运用世博会瑞士馆作为情景材料以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内容继续成为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素材。今年的地理高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选择题开篇,考查考生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职能、自然环境密切关系的认识。在综合分析题部分的第一大题,以上海世博会青海馆的主题为中心素材,让考生分析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写出长江和黄河流经的省会城市,体会青海省对全流域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试题还考查学生如何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考虑世博会园区内太阳能装置与墙面的夹角,体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

2、 将地理基础知识作为考查的核心内容

试卷涉及的考点覆盖面广,如:我国主要江河、洋流与渔场、文化圈、农业地域类型等地理名称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火山地震带、重要板块等地理分布事实;朔望月、黄土峁、人口性别比、旱作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等地理概念;潮汐产生、季风形成、人口分布等原理;月相变化、地域分异、地震分布等规律;我国水资源、变质岩、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流向、自然灾害、月球运动、城市空间结构、旅游资源等地理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酸雨危害、外来人口、旅游资源开发等地理国情知识,这些内容都是中学地理教学强调的重要知识。

3、将学科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考查放在突出位置

今年的地理高考命题立足于上海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目标,按照“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方法,学会搜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进行地理观察和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要求,既重视地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又不拘泥于教科书的表述,以“能力立意”进行试题构思与内容创新。例如,自然地理方面引入了检测计算“相对湿度”的地理实验内容、人文地理方面关于“制造业结构调整”一题中引入了“雁行模式”、区域地理方面引入了非洲厄立特里亚、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内容等。这些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结合试题提供的概念定义、图表资料进行新的认知学习,展示新的思维过程,提出新的措施建议。在地理技能方面,试卷中涉及图表数据信息阅读有15处,其中有年降水量线、油菜开花日期等值日线分布图,有上海外来人口增长、制造业相似度曲线图等统计图等;文字阅读9处,比如制造业优化、厄立特里亚、地震等题目开头均有文字阅读材料,对解题均有重要作用;涉及地理计算有5处,有相对湿度、区时与地方时、恒星月与朔望月等计算;涉及地理文字表达有19处简答题,其中“上海外来人口”是一道集中考查表达能力的大题占到9分;在地理思维方面,分析、比较、归纳地理特征的有10处;解释与说明地理成因与地理规律的有8处,比如,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七月风向变化的规律与原因等。评价与解决地理问题,要求提出建议的有4处,例如对上海外来人口变化的积极意义评价、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建议、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建议等。

4、将发挥高考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作为命题基本宗旨

今年的地理高考注重试题的测量目标与考查知识点的认知要求的一致性,试卷难度努力保持稳定,杜绝过难试题,控制难度系数,凡是涉及有关新内容的试题都有相关的知识铺垫和设问台阶,以期显现较好的区分度。试题评分标准的制定也考虑了与上海二期课改关注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培养目标的结合。以填空为例,试卷适当考虑了对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给以高低不同的赋分。问答题的答案,一方面尽量避免对教科书的文字直接引用,另一方面针对有开放性答案的试题,答案多留有余地,评分标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考生任答其中一、两个方面即可得分。

物理——关注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2010年秋季高考物理卷关注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今年的物理试卷中。

今年试卷中单选题从原来的5道题共20分,增加到16道题共40分。选择题的数量和分值虽然大幅增加,但难度有所降低。全卷中增大了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权重,如第31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规律,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生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本题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没有知识理解上的任何困难,而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正缺乏对此类最基本的内容和方法的训练,,希望此类试题能对高中教学起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导向作用。

试卷中不少题目的素材来源于教材,同时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适度加深和拓展。如试卷中实验内容的取材全部源于教材上的内容,个别试题更是直接来源于基础型教材相关内容及练习册上要求完成的作业(如第24题)。这在以往高考试卷中是不多见的。虽然考核的实验全是书上熟悉的内容,但考查的内容比教材要求更为灵活、深刻和广泛。其目的是希望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对于教材不仅仅在形式和内容上要加以重视,更要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上下功夫。

虽然今年物理试卷中大多数题目从难度和能力要求上有所降低,但对于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又比较重要的物理概念,在不加重计算的前提下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核,如第15、25、32(3)题等;有些题目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第19、27、33题等。第28、32题中的一些设问,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重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避免由于“题海战术”而造成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错误。

化学——立足基础 注重过程 把握方法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2010年秋季高考化学卷注重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及有机化合物基本性质,如元素、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溶解度、电离度、原电池、电解、电极、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有机化合物命名、同分异构等基本概念,又如物质结构原理(包括原子的电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质量守恒原理、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规律(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比较等),再如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颜色气味、溶解度等)、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质等)、有机化合物性质及有机化学反应。在《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的水平。

2、关注化学学习过程

化学试卷十分关注化学学科的主体内容,关注科学研究及科学发展的过程。化学实验、有机推断、化学计算既是化学学科内容的主体,又是科学研究过程的具体体现。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药品选择、溶液配制、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实验步骤的设计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的信息融合于有机合成的全过程。化学计算中,根据已知条件和合理假设建立的可以求解的准确列式则体现了对题意的理解、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紧紧抓住化学学科的主体内容,关注过程,感悟过程,以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高考化学试卷充分注意到科学方法在化学学科研究及化学科学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显现高考化学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就化学学科而论,科学方法比比皆是:化学实验方法(如酸碱滴定法、重量法、纸上层析法、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方法)、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溶液配制、称量、溶解、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或灼烧、恒重、萃取、升华)、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的方法、知识重组与信息迁移的方法、以原子守恒质量守恒为基础的化学计算方法(比例法、差量法、联立方程法)。

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是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主要目的,科学方法、科学素养自然成了高考化学命题的主要目标。

生命科学——“双基”与创新型学力并重 思维过程与方法并行

2010年秋季高考生命科学卷的特点是: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体现二期课改目标,坚持“三个有利”的原则,在学科内容的知识构架内,注意“双基”与创新型学力并重,同时突出对思维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测量。力争达到全卷难度中等偏易,并与其它学科保持平衡。

1、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学科内“双基”的考查,以提高中学教学夯实教学内容的重视度。

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基本依据。为此,生命科学试卷仍然坚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如选择题中的第1、4、6、17、18、23、29题、综合分析题中的第32、38、48、53、61题等。这些试题的命制,均是在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内,考查了学生对生命科学基本知识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应有正确的认知和知识整体框架的构建,也要求中学教学在“双基”落实的过程中应提高重视度。

2、进一步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测量,促使学生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过程中提升生命科学素养。

“三维”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是二期课改教材实施中一直被关注的一个点,其中“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教与学的动态结合。今年的试题中,在情境的选择、图表的呈现以及设问的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动态性,从而有利于实现学生对题干提供的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能力的测量,由此也能进一步反映出考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如选择题中的第5、10、14、22、24、27、30题、综合分析题中的第33、39、42、54、58、64、69题等。

3、以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作为载体,以新颖的视角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且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等能力。生命科学卷在命题过程中,选择了一些基础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的实验作为情境材料,对考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量。一方面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三个有利”的原则,它将对学校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如选择题中的第3、12、20、26题、综合分析题中的33、44、49、60、62及十二大题等。

4、注重试题认知要求与考查知识点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的认知水平提出的要求,在今年的试卷和试题命制过程中,一方面注意知识点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更注重全卷测试目标与课程标准知识点的认知要求基本一致,如选择题中的第7题和综合分析题中的第六大题就与课程标准中的主题三“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知识点的认知要求一致等。

怎么看待今年的高考

很多同学是为了高考才学习美术的,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吃苦最多的一年。那么美术高考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高考的优势

1、考试形式

美术生需要参加专业考试,也叫美术高考。美术生需要在12月-1月份参加美术联考/统考,3-4月份参加美术校考,6月份参加全国高考;文化生只需要参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从升学考试形式上来讲,美术生要参加两次高考,文化生参加一次。

2、高考志愿填报

文化生要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填志愿的时候,才能根据自己的分数决定报考什么学校。而美术生在半年前美术高考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要报考什么专业和学校了,美术生通过院校的艺考考试,拿到专业合格证以后,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直接填这所院校就可以了。

3、美术生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

相对于文化生动辄500多分的分数线而言,美术生对于文化课分数要求略低。各省艺术类提档线大多在280分-350分之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考生选择学艺术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艺考改革的不断实施和艺术生群体对文化课的重视,艺术生高考文化课分数线也在不断上涨,很多学校的美术类专业实际录取分数都在400多分。

美术高考的特点

美术生普遍具有素描,色彩,速写,工艺美术的基础,因为在学习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 ,文科或理科)的同时又要学习艺术课程(素描,色彩等),因此美术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之普通高中生普遍较低,也因此在高校招生中美术生因为美术特长,高校对其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

今年高考试题有哪些变化和特点

2012高考试卷评析

核心提示

2012年的高考已经结束,考生们正在为填报志愿做准备。为帮助考生了解今年各科试卷的整体情况,便于对自己的考试情况有大致了解,对今年高考的各科试卷进行点评。

语文:变化不大 但有亮点

对于今年的试卷几乎是去年试卷的翻版,在题目类型、结构以及难度上都和去年如出一辙,体现了高考试卷的连贯性。 通常情况下,一种新的课程标准应用要经过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体现在试卷上,一般为3至5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虽然不大,但是个别试题中还是有亮点存在的。第一个亮点是现代文阅读,这篇文章选得非常好。关于“黑箱子”的现代科技这一问题,许多考生一开始会觉得读不懂,但认真深入进去,就能发现它和现实生活联系得很紧密,体现出高考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第二个亮点是基础题部分的成语题难度比去年有所增加,出现了一些对考生来说比较生僻的词,比如芝兰玉树、闻过则喜、上下其手等,内容新颖,也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个亮点是第16题的句式变化。题目先给出材料,材料后是一段话,之后再让考生来作答,这种出题方式既有材料,又有观点,考查了考生的知识面、理解力以及逻辑关系分析能力等,比往年的试题类型更合理。

针对今年的试题特点,备考建议是:按照试题的连贯性原则,这种平和的态势应该还会再持续两年左右,因此学生可立足于今年的这种导向,不必刻意求新,把握求稳的原则来备考便可。

数学:稳中求新 不见怪题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中虽然没有偏、怪题,但是想拿高分并不容易,设计比较合理、梯度适中,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更加灵活,大部分考生反映难度与去年相比有很大程度提高。

今年的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凸显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综观数学全卷,解三角形、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函数与导数等传统内容所占比例仍然较大;选择题、填空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考查,题目比较平稳,难度也较为适中;解答题以多问形式出现,难度逐渐增大,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灵活,并且注重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分度非常明显。

 从今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以后高考数学会更加重视对基本公式、定义推导过程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不能再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灵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贴近生活 也有偏题

今年高考英语,试卷语言素材真实、语言地道、贴近考生生活,在结构、容量等方面基本和去年持平,但是多数老师认为个别题目有点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虽然前15个单选题多数考查常规语法,难易适中,但第26题所考查的习语“so much the better”( 那就更好了)没有在北师版教材中出现过,也不在考纲考查之列,考生除非语感非常好,否则很难做对此题。

二是第二卷中的短文改错题,讲述一个小孩的童年经历,虽然知识考查很常规,但是主观性强,个别句子的表达方式会引起质疑,直接干扰了考生的做题思路。另外,最后两处错误竟然出现在一个很短的句子中,这种情况在以前也极为少见。通过抽查洛阳一高普通班的40名同学进行口头调查后发现,其中近30名同学仅拿了一半的分数(满分为10分),因此该题得分率应该会比较低。

三是完形填空是关于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一篇说明文,因为此类话题多次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过,考生并不陌生,所以很多人认为难度并不大。

四是阅读理解难度适中,细节题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加强了考生把握信息的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考查,要求其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判断信息。

五是书面表达仍然采用了应用文的题材,写一封申请信,延续了多年来的出题风格,考生应该可以轻松地应对,当然必须要卷面整洁,字体工整。

针对今年的试题特点,来年备考的建议是:学生尽可能多阅读文章,多背习语,增强语感把握能力,不要孤立地记单词。同时,注意把握整个篇章内容,迅速得到主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敲定细节,加强对题干的理解,另外,在平时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答题技巧的训练。

政治:稳固基础 贴近热点

今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基本持平,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等基本保持稳定,今年更加强调对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些特点从试卷第12、13、17、19、22、38(1)、39(1)等题目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同时,试卷的核心知识点覆盖较为全面,要求考生对考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

具体从主观题设问角度来看,试题指向更为明确、具体。如第39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这种设问方式可以让考生有效得分,防止答非所问,出现‘跑题’现象。”马仲宏说。

此外,如货币的职能、宏观调控、企业兼并、政协职能、人生价值、真理、文化作用、辨证否定观等这些基础知识仍为考查重点。

“这些知识在试题中不是简单再现,而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整合能力。”马仲宏说。

“迎‘热’而上,贴近生活”是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例如,第13题,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各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依据;第14题,我国企业跨国收购外国企业的积极作用;第15题,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理由——连续3道试题都检验了考生对时事和经济的关注程度及分析能力。另外,从政治生活角度,考查考生对民生问题的理解占去了较大比例的分值。

 针对今年的政治试题,学生在今后的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只要思路严谨、思维灵活,应该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生物:试题新颖 注重推理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旨在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区分度好。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变化表现在必修三《环境与稳态》中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反映出高考试题与生活、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书写量不大,但花费在思考上的时间却大大增加,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在材料阅读量、答案书写量上都不大,但是对试题的分析、推理时间却大大增加。比如有一道题从种子萌发入手,考查细胞呼吸,其中甚至用到了数学知识。“试题区分度拉大。

试题体现出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高考生物试题材料非常新颖,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一些材料的情景虽然在课本外,但考查的知识却在课本之中。比如,有一道题中所说的肺牵张反射,考生并未学过这方面知识,其实它所考查的是反射、反射弧的知识,这些内容都是考生所熟悉的。

 从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可以看出,今后的试题会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此外,学生也要重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物理:覆盖面广 注重概念

 试题难度基本和往年持平,今年高考物理试题覆盖面广,考查考生能力全面,难度基本与往年持平。

今年物理的选择题仍然是重基础、重概念,大多题目是一般概念的简单运用,但涵盖的知识面较广。试题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实验题上,其中有一道题考查了考生对物理考中的电路、磁、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计算题难度有层次,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区分度。

从这次高考物理试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应该更加注重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考试强调物理思维,考查学生运用多种物理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太复杂的计算,学生应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化学: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

“难度适中,重视基础。”黄磊说,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题目设计有一定层次感,化学学科特色明显。

“重视基础,兼顾能力。”今年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适中,突出考查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其中离子方程式、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氧化还原等内容依然是今年高考的热点。试题以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一些题目看似新颖,实际上仍然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化学实验注重回归课本和基础知识。”今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题部分,所选取的素材依然保持回归课本的态势,试题的考查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原则,考查重点仍然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从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可以看出,学生要多锻炼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掌握做题技巧。另外,在化学实验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回归教材,回到教材中最基本的实验中。

地理:试题灵活 重在实用

 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降低,试题平稳,无偏题、怪题。但试题的灵活性增强,更强调地理的实用性和对地理原理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农业、工业、等值线、气候、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整张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命题的指导思想从学科的角度强调了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特别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灵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地理环境整体性。

试卷体现了对考生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描述阐述地理事物能力考查的要求。试卷的选择题和主观题都选择了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体现了新课改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向。试题更具开放性,也更注重联系实际,每一个案例都是我们身边的例子:比如红木家具价格飙升;如果过量的种芦笋,会导致水资源紧张等。

注重地理定位能力的考查。定位不仅是依靠经纬网,还要留意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比如河流、山脉、海陆位置等。

针对今年的试卷特点,对来年的建议是:学生要扎实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同时,加强空间定位能力,广泛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地学习,来应对越来越接近我们生活的高考试题。

历史:重视分析 难度较大

突出主干知识,基本没有偏题、怪题,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延续了前两年高考试题的风格,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重视材料分析,总体来说难度较大。

以文明史为总纲,以全球化为导向,近几年的历史试题,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紧密,今年的试题重视文明史和全球化的内容,题目充满了新意和变化。比如说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在面对西方的冲击时中国作出的反应等。

“试题难度主要反映在对材料的分析上。”答题时,考生需要运用课本上的学科主干知识,对题目中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分析、归纳,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今年历史试题中的论证题也是让考生运用课本知识,辩证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2023年天津高考语文难吗?听听考生们的看法,让人有点心疼!

1、从最近几年高考开始,全国各省份逐步使用了全国卷,2016年已经有26个省份高考使用了全国卷。

2、高考全国卷并不是只有一种试卷,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三种,全国甲卷、乙卷和全国丙卷。虽然高考全国卷有三种,但都是由按照统一的高考大纲命题,只是难度上有一点差异。

高考要来了!有些考生有点紧张,怎么办?

2023年天津高考语文难吗?听听考生们的看法,让人有点心疼:还是比较难的。

2023天津高考语文还是比较难的,虽然考的内容非常基础,但是题目创新性非常高,这给很多考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高考试卷难度单单从试卷的试题本身来说,这个和每个人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和擅长的题目类型有关系,还和个人的临场发挥有关联,高考考生现场状态非常重要。

高考的意义和重要性

高考的意义决定你的人生方向。高考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但是高考却是你人生中很重要的经历。不是所有人都能对高考充满着期望,只要你进入高考就该珍惜这次人生磨砺。

人生一辈子都在成长,可每次的成长和经历都会留下不同烙印。高考是我们人生中最开始起步的烙印。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所有决策都从这里改变。高考之后你的人生才刚开始,无论学习和交流,是知识改变你的初衷。你对未来就会有更高的起点,你的社交也会变得与众不同,你的未来和方向不再让你迷茫。

高考之后,所有人都会为你而高兴,父母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再苦再累也都值得,你不是代表你自己,因为你的未来是整个家人对你的期望。国家更需要你们这些优秀的人才,只有你们才能让祖国更加强大。

高考,是人的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能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十年寒窗苦读,静待一朝高考,莘莘学子难免紧张,高考在即,怎么克服这种紧张心理呢?

适度紧张

首先,紧张不是坏事,适度紧张有利于提升竞技状态,让自己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心跳微微加速,会让人的身心都达到一种最佳备考状态,更利于在考试中发挥。紧张和焦虑也有积极意义。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保持身心的活跃状态,学习效率相对较高。过度的张力需要调整。你可以试着这样做:首先,接受你的紧张。面对考试,有必要适度紧张。第二是合理地发泄你的情绪。说、写、画和移动你的情绪都是合理的发泄方式。例如,当你紧张时,告诉你的父母、老师或朋友,“我很紧张”。说出来会感觉更好。

强化信心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学生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遇到问题时不要惊慌。这些天,你应该记下你的分数。你不需要做一些难题或新题,而是应该看看前面的错误问题,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把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浏览一些归纳材料,让自己的复习进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助于稳定情绪,强化信心。

规范作息

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适度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是对抗焦虑和压力的法宝。高考期间,不要轻易打乱以前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晚睡、暴饮暴食等。平时尽量保持生活习惯的一致性。生物钟日常化,真的没有其他方法了。我们必须与困倦作斗争,努力与失眠“和解”。从今天开始,你可以约好同伴起床,尽量在七点前控制好,八点左右开始背诵和复习文科,午休后输入真实或模拟的问题刷牙时间,并进行至少两天的作文练习。

我们知道,考试成绩的高低,一是平时的努力程度,二是当场发挥的能力。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平时都很努力,但到了关键的考试时,他们却发挥失常。也有一些学生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一鸣惊人,突出重围。在每个人掌握知识的能力都不差的情况下,考场的发挥就成了取胜的关键。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在考试前调整工作和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如果你继续努力学习,不注重技能和细节,就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紧张而有序。希望同学们调整自己的心态,规范生活作息,适度紧张,强化信心,相信自己,光明伴你行,未来属于你。

我相信,学生们已经制定了良好的复习计划,那么就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祝福广大高考学习金榜题名!

文章标签: # 高考 # 考查 # 考生